5月20日至23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压铸工业展览会、第十八届国际有色及特种铸造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天津理工大学联合中国铸造协会,在展会现场精心组织开展了“背包里的大思政课——铸造实践日”活动。活动通过“产教融合+思政对话”双线沉浸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边界,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材料行业的独特魅力的同时,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行课堂”。

在会上,中国铸造协会会长张立波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亲切交流互动,以“中国铸造行业的发展”为主线,生动讲述了中国铸造行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奋斗历程,深入分析了铸造行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励广大学子扎实学好专业课程,早日投身到铸造行业的发展浪潮中,为行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在参观环节,与会师生实地学习了3D打印精密铸造工艺、智能化砂型铸造生产线等前沿技术,近距离观摩了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铸件、大飞机发动机关键部件等“大国重器”实物展品。曾经以抽象工艺图形式呈现的铸造知识,在眼前的智能制造场景中变得真实可感、触手可及。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使学生们真正了解了专业背后的产业价值,也点燃了同学们的专业学习热情。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学习实践活动收获颇丰,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加清晰。

天津理工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马红健介绍,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相关机制改革。创新搭建的“铸基成材”材料行业育人共同体,有效聚合了高校、行业、企业等多方优质育人资源。通过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们在行走中接受思政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此次“背包里的大思政课——铸造实践日”活动,正是学校以多维度、沉浸式、专业化教学模式,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持续打造系列“知行课堂”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学校还将持续探索更多创新教育模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