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公布第二批天津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本科)评选结果。我校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秦娟申报的《天网织就锁相护航——国之重器的通信基石》、理学院教授张斯文申报的《平衡之美,传感之重——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实验思想》两个案例入选,展现了我校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

《天网织就 锁相护航——国之重器的通信基石》案例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将科技强国梦融入教学,通过“银河号”事件、北斗导航、华为科技自强等案例,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与使命感。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入解析锁相环技术,并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锤炼其坚韧品质与问题解决能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联合教师、工程师等人员共同参与,从工程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跨学科融合思政元素,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工程技术人才。

《平衡之美,传感之重——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实验思想》案例采用“五星三融”的设计——在“聚焦问题、激活旧知、学习新知、应用新知和融会贯通”的五星教学设计中,注重将思政与应用实际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与高阶拓展相配合。案例从港珠澳大桥建造历程引入,抛出桥梁压力检测问题,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层层剖析,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借助鲁班杆秤的设计思想,传递工匠精神,讲授平衡之美,将思政元素和实验设计有机结合。借助古文诗词,将“平衡”的实验思想与传统哲学思想相统一,展现文化自信。从C919大国重器的传感神经中,培育爱国情怀。拓展作业提升挑战度,树立迎难而上、直面挑战的精神。
学校将以此次评选为契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案例、优秀教材、优秀教师(团队)建设,持续强化示范引领效应;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专业学院,分别设立“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双轮驱动的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形成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同时,把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评选“天理名师”“优秀主讲教师”的重要标准,提高专业教师将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有机融合的意识和能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