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工程训练中心迎来了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的五百余名师生,共同开展了一场以“智能制造·创享未来”为主题的科普教育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课程体验与讲座,为中学生搭建起接触前沿科技、了解工程教育的实践平台,助力青少年培养科技素养与创新思维。
活动围绕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环节,精心设计了五大特色课程模块。一是传统加工设备探秘。学生走进精密机械加工车间,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参观车床、铣床等设备,感受工业制造的“基础基因”。二是走进智能机器人实战课堂。学生通过编程与操控协作机器人完成识别、搬运等任务,直观体验人工智能与机械工程的融合应用。三是探索电子陀螺创客工坊。学生动手焊接、调试陀螺仪电路,结合传感器原理设计智能平衡装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科技作品。四是开展智能工厂全景模拟。学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化身“未来工程师”,参与数字化生产线规划与工业机器人调度,感受智慧制造的协同魅力。五是进行新工科专业前沿对话。学校招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同志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堂大学专业解析讲座,详细讲述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就业前景,启发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带队教师表示:“此次活动通过‘做中学’模式,让学生跳出课本框架,在真实场景中理解工程思维与创新方法,对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参与学生则兴奋地表示:“原来课本上的机械原理、编程代码,能变成会跳舞的机器人和会画画的机械臂,这种成就感太棒了!”
工程训练中心负责人介绍,作为天津市重要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平台,基地依托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年均开展科普活动10余场,服务中小学生几千人次。下一步,基地将持续深化大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开发更多“硬核科技+趣味体验”的科普课程,为青少年播撒科学梦想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