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新时代实践育人路径,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天津市南开区王顶堤天拖西社区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

天拖西社区党支部书记卢金坤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社区党团活动、多元居民结构以及社区文化建设等内容。希望以共建研究生基地为契机,一起打造校地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深入基层,走进社区,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推动基层精神文化建设。
学院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取得的业绩成果。她表示,此次共建活动是与社区共同打造“沉浸式”实践场域、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治理、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环。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成为“能说、会做、善思”的综合型人才。学院将以此次共建为起点,同社区加强合作,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在签约仪式上,双方就如何做好社区服务、理论宣讲及思政实践机制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共同签订研究生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并向学院颁发聘书。

随后,学院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与卢金坤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双方表示,将强化合作共建,努力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共同体,发挥各自所长,实现双向赋能。

学院师生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理论宣讲与读书分享。学院思政课教师杨凡作了《五百年来谁著史》的读书报告。居民们纷纷表示,深刻感受到社区治理在不断进步,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也在不断发展。
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理论宣讲和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研究生导师和毕业校友的作用,与其他单位开展交流合作,积极搭建教学科研服务平台,多措并举为师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积极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与基层社区、场馆、基地等深入开展合作共建,推进“行走的大思政课”建设,积极发挥学院师生专业优势,打造学院特色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