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天津市河东区教育局主办,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承办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助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主题活动顺利举行。
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党委书记冯玉忠对各单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青少年成才离不开家庭“第一课堂”的浸润、学校“主阵地”的引领和社会“大熔炉”的锤炼。要以“5•15”家庭教育宣传月为契机,携手社会多方资源,构建教联体工作联盟,凝聚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打造河东特色的育人品牌。



在教联体签约仪式上,学院与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华英学校、天津市伯苓高级中学分别签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合作协议。
党委学生工作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思政课程与学科建设,将思政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基于价值引领、课程培养和育人路径三个维度,重点介绍了学校马院的建设成效、思政教师队伍素质过硬的团队优势,以及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专题交流和研学活动,连续7年获评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的突出成绩。她强调要发挥高校学科资源优势,助力构建教联体工作联盟,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随后,各单位代表深入班级与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刘欣怡和袁文杰从自身经历出发,围绕“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五十四中高一(2)班和高一(3)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宣讲人袁文杰以“绘画未来人生画像”和趣味问答的形式,带领同学们快速融入课堂,一起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通过课堂互动与职业生涯讲解,让同学们明确人生目标,领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宣讲人刘欣怡课前设计身份互换体验打破师生隔阂。课上展示自己的支教纪录片,真实展现山区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当镜头定格在学生送别支教老师的热泪瞬间,现场自发响起热烈掌声。随后通过“绘画未来人生画像”帮助学生将抽象理想具象化,借助“生涯鱼骨图”工具引导学生梳理个人优势与成长路径。课后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自己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并开始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近年来,我校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学校将以现有成果为基础,借助学科专业优势,优化实践育人体系,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搭建家校社联动平台,创新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讲座、志愿服务项目等活动,构建“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情感浸润”的全方位育人模式,让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切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实现实践破圈、交融共赢的大中小学教联体协同发展。